剧情介绍
刚在元旦度过91岁生日的弗雷德里克· 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在长达275分钟的新作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以波士顿市政厅为起点的美国画卷——关于市长、政府运作、民主的细节与困境。
这部被法国《电影手册》列为“2020年度十佳影片”之首的纪录片,拍摄于2018年秋和2019年冬,如同一颗时间胶囊,更像是部政治预言。 A look at Boston's city government, covering racial justice, housing, climate action, and more.
这部被法国《电影手册》列为“2020年度十佳影片”之首的纪录片,拍摄于2018年秋和2019年冬,如同一颗时间胶囊,更像是部政治预言。 A look at Boston's city government, covering racial justice, housing, climate action, and more.
怀斯曼没有半点采访或者让任何一个人有独白的时间,单纯的用摄像机记录下了在一个城市的市政厅中,每一个职员的优与扰。影片接近于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感觉怀斯曼在刻意将自己与这些“被摄物”保持距离。
长长的美国波士顿介绍片
But We can pledge to you we can't do everything for everyone. but we can do a lot of things for a lot of people
和影像之书一样不是我能评价的艺术
开会演讲循环播放,议题一个接一个怼到脸上。
环境与人共同组成建筑,波士顿市政厅在言语中蔓生。怀斯曼在片段间插入的空镜像是在厚重的档案中翻找,随机进入一个时刻,不带任何预判和背景地聆听,政治的话因此失去政治性,只看到人在输出,在表演。
“城市之光”:言语、线条与剪辑之韵律。(某些热评真搞笑,看直接电影还非要找意义、观点,发生即一切,一切只需发生)。
如同一颗时间胶囊,更像是部政治预言。
断断续续看完了这部多达4个多小时的纪录片,事无巨细的记录了波士顿生活的日常以及执政者在管理一座大型城市中的方方面面。对于普通电影观众来说,这样一部电影确实有些乏味,但从城市管理的角度去看,的确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方式方法。抛开政治上的因素,如何运作好一座社会发展良好、环境秩序井然、民生保障优越的城市,我们或许能从中找到答案。
看完片子,我对波士顿这个城市充满好感,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可能性,它的好与坏可以被公开讨论,它的面貌可以被建设,人们的私人需求可以被聆听,被尊重。同性恋情人在这里结为伴侣,独居老人家的鼠患会有人上门解决,新生爸爸的停车罚单可以在讨论后被取消,残疾人的方便通行会成为大门建筑通道的重要考虑因素,女性会有专门的协会提供平权和职业帮助,社区人员可以参与社区建设的讨论会议,退伍军人的生活和故事会被重视,有色人种协会有很大的空间去改善生存困境,市长走进群众中进行交流。
在这部长达四个半小时的纪录片里,其实显示了美国的软实力,施政方面的软实力,我们这边虽然也有过大同市长,但很显然,在市政管理方面,和米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综合国力不是GDP那么简单,还需追赶。这个市长今年已经成为米国的劳工部长
好
7分。4个小时,没有耐心认真看,完全是快进看完的。了解了一下美国大城市的生活现状,点点滴滴。
用了好幾天陪美國領導人們一起開了個會,真累。
拍得不是「波士頓」,而是「美國」,是「民主的演繹」